An umbilical hernia occurs when part of the bowel or fatty tissue pushes through a weak spot in the abdominal wall, near the navel. Often, it is not serious, but a person should see a doctor if it causes pain and swelling or does not disappear under light pressure.
什麼是臍疝氣
當腸子、網膜、或體液從腹壁肌肉的弱點或缺損擠出,在肚臍附近突出腫塊,導致肚臍鼓出,就稱為臍疝氣。臍疝很常見並且通常無害。
臍疝在嬰兒中最常見,但也會影響成人。根據報導約有 10% 至 20% 的兒童患有臍疝氣,尤其是非裔兒童中更為常見,約有 23% 的兒童、8% 的成人和 15% 的孕婦患有臍疝氣。出生體重較低的嬰兒和早產兒也相對容易患有臍疝氣,男孩和女孩同樣都有可能。當嬰兒哭泣時,臍疝可能尤其明顯,導致肚臍突出,這是臍疝的典型症狀。
歐洲疝氣協會對腹壁疝氣的分類中,將臍疝氣定義為位於肚臍上方3公分至臍下方3公分的疝氣。這是繼腹股溝疝之外,成人中第二常見的疝氣類型,它佔成人所有腹壁疝約6%-14%。
兒童的臍疝通常在出生後的頭兩年自行閉合,但有些臍疝直到第五年或更長時間仍然發生。不過成年期間出現的臍疝更有可能需要手術修復。
很多小孩一出生就有臍疝氣,因臍帶周圍(臍環)沒有完全關閉且臍帶周圍的肌肉結構未發育完整所造成。一般來說,臍疝氣不會痛也不危險,若裂孔不大,則自行癒合的機會甚高。一般在六歲以前,疝氣臍裂孔在一公分以內,通常會自行閉合,不一定要手術。
通常出生幾個星期內臍帶脫落後就可以看到是否有臍疝氣,但有些小孩長大一點後才會得。若確診有臍疝,記得定期帶孩子去給醫生檢查孩子的疝氣是否開始密合。
造成臍疝氣的原因為何
嬰兒於胚胎階段,血管會通過臍環,從臍帶輸血到胚胎,臍環通常在寶寶出生前就會密合,若新生兒於出生時因臍帶周圍(臍環)沒有完全關閉,臍帶周圍的肌肉結構未發育完整,導致組織從嬰兒腹壁肌肉的弱點或缺損擠出,便形成臍疝氣。
有時候即使這個區域在出生時已癒合,但由於這裡的腹壁仍脆弱,臍疝氣還是有可能發生。
從解剖學上講,臍疝可能是由於復舊臍血管出口部位(最重要的是臍靜脈)存在潛在的弱點而發生,也可能是由於臍筋膜(Richet 筋膜)變弱而發生。一般成人的臍疝有90%是後天性的因素,只有 10% 的成人臍疝患者在兒童時期曾患過疝氣。
臍疝更常見於女性或腹內壓升高的個體,如懷孕、肥胖、腹水或慢性腹脹。妊娠期、腹水或腹膜透析患者等慢性腹壁擴張伴腹內壓增高,腹肌纖維牽拉、結締組織無力,都可能是臍疝發生的原因。懷孕時由於腹部肌肉組織的拉伸和脂肪組織的存在會分離肌束和肌層,削弱腱膜,從而使臍疝容易出現。
臍疝在一般成年人中的發病率為 2%,而在肥胖的經產婦女和肝硬化患者中更為常見。高達20%的肝硬化腹水患者會出現臍疝,這是因為腹水使腹壓升高、臍靜脈擴張以及營養狀況不良導致肌肉或結締組織無力而導致臍疝。女性更為多見,比例為3:1。
一般來說,男性臍疝較常出現嵌頓性疝氣,而女性則更可能出現無症狀的可複位疝氣。臨床中約有70%的臍疝修補術患者是男性。美國每年大約進行 175,000 例臍疝修復手術。
成人臍疝的最常見原因是:
- 導致腹壓升高的慢性健康狀況包括:
- 攜帶過多的腹部液體(腹水)
- 慢性咳嗽
- 前列腺肥大導致排尿困難
- 長期便秘
- 反复嘔吐
- 肥胖
- 分娩或舉重等過程中的用力
臍疝氣有何症狀
臍疝氣在出生數週臍帶掉落後就能看到。常見症狀為在肚臍附近有軟軟的突出腫塊當小孩腹部用力,如:哭、咳嗽或排便時,腫塊變得更明顯。
有臍疝氣的小孩:
- 在肚臍部位會有突起軟軟的一塊。
- 醫生能將疝氣稍微推回去。
- 在站或坐的時候突起物會比較明顯,當小孩哭、咳嗽或排便,會讓腹部肌肉用到力,腫塊也會看得更清楚。
- 臍疝氣大小不一,但很少有直徑超過 2.5 公分的。
- 大多數的小孩不會在疝氣的地方感到痛。
如何診斷臍疝氣
因臍疝氣多會造成肚臍內部呈圓環凸起,醫生可藉由觀察肚子的外觀再加上觸診的方式診斷出。在檢查過程中,醫生將確定疝氣是否可以縮小,是否可以將其推回腹腔。
醫生會確定臍疝是否已被嵌頓(被困在腹部開口內),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其中突出的腸道被困並剝奪了血液供應。如果不修復,腸道很快就會壞死,需要手術切除受影響的腸道。絞窄性臍疝的症狀包括:
- 腹部疼痛和壓痛
- 便秘
- 發熱
- 腹部飽滿圓潤
- 紅色、紫色、深色或變色的凸起
- 嘔吐
何時去看醫生
如果您懷疑寶寶患有臍疝,請諮詢小兒科醫生。如果幼兒患有臍疝並且出現以下情況,務必請尋求緊急護理:
- 看起來很痛苦
- 開始嘔吐
- 疝氣部位有壓痛、腫脹或變色
類似的情況也適用於成年人。如果您的肚臍附近有凸起,請前往外科、疝氣外科就診。如果隆起變得疼痛或壓痛,則需要採取立即行動,及時診斷和治療有助於預防併發症。
臍疝氣該如何治療?
如果缺口很小(小於1.5公分),臍疝氣到了 2 歲大多會慢慢消失。大一點的臍疝氣若沒有自行癒合,便需要在 2~4 歲進行手術。但若小孩哭鬧不停、出現嘔吐、疝氣鼓起處發生紅腫、變黑等發炎現象,則可能是「嵌頓型疝氣」,此時需立即就醫,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您的小孩有以下情況,就可能需要在六歲前接受手術:
- 疝氣很大,而且在兩歲還沒有開始縮小
- 有發炎等其他問題
- 疝氣的外觀有影響
- 有時候如果疝氣非常大,或蓋覆皮膚太鬆垮,可能還需要額外的手術來修補肚臍外觀。
至於成人,因為臍疝不會自行復原,而且多半伴隨其他問題,因此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臍疝氣手術併發症
- 傷口併發症:包括血清腫、血腫和手術部位感染。併發症機率取決於手術時醫師的技術與經驗。
- 腸道損傷和粘連:相對來說,腹腔鏡手術較容易出現此類併發症。手術時,醫生會判斷缺陷大小,修補強度是否足夠,是否需要採用人工、合成網片強化,由於網片與內臟直接接觸,腸切開術和緻密粘連的風險較低。
- 復發:臍疝氣的復發機率與缺損開口的大小相關,因此修補是否牢靠(重要關鍵)與是否復發有重要相關。肥胖、糖尿病和傷口感染、吸煙都是復發的危險因素。
術後及康復護理
- 營養:每天喝大約 8-10 杯水,促進充足的水分。建議吃高纖維飲食,以避免便秘和過度用力。
- 活動:除複雜病例或相關合併症外,患者通常會在當天回家。大多數人可以在幾天內重返工作崗位。六週內避免舉重超過4.5 公斤,並且應避免任何劇烈運動。
- 傷口護理:保持切口清潔和乾燥。依照醫師指示回診,1-2 週內或在拆除縫線或消毒帶之前,避免游泳或浸泡在浴缸中。
- 疼痛控制:在沒有腎臟疾病或消化性潰瘍疾病的情況下,可以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通常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疼痛。建議服用大便軟化劑,以避免麻醉性便秘。
- 腹部綁帶:應用腹部綁帶可提供一定效果與幫助,有助於促進術後恢復,但對疼痛、活動受限或血清腫形成沒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