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聞

創新疝氣手術榮登國際學術期刊,程榮輝醫師四十年磨一刀

疝氣修補是最常見的外科臨床手術之一。據估計台灣每年約有四萬多例疝氣手術向健保申報。近年來由於醫學觀念普及,疝氣手術技術的不斷改良及對人工合成網片材質的推廣與使用,疝氣手術的結果大有進步。

國內外整體而言,過去動輒 15% 以上的復發率,目前已降低至 5% 以下。成功的疝氣手術除了修補要能持久不再復發外,也要有最少的術後疼痛及併發症,且又能很快的回到日常生活,費用上若能在健保給付範圍內,不讓患者負擔太大也是目標之一。一個良好的疝氣外科醫師除了必須具備完整的相關解剖學、生理學知識之外,還要知道如何有效的去運用最新的手術技巧及材料。

二十多年前還流行的傳統組織對組織修補,如Bassini、Halsted、Shouldice、Iliopubic Tract Repair,Cooper’s Ligament(McVay)Repairs等手術技術,在美洲疝氣醫學會(AHS),歐洲疝氣醫學會(EHS)及亞太疝氣醫學會(APHS)上已被不斷改良的術式替代。而發展較晚的腹腔鏡疝氣手術(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雖然合乎學理,但由於學習曲線太長、成本高,難以打破 15-20% 的市佔率,雖然打著微創微痕,但傳統開放手術在傷口面積也不斷改良到與腹腔鏡相近,因此目前已開發國家的手術大多(80%)採用腹股溝切開開放手術,應用人工網的無張力修補施術,也成功降低復發率的問題。

程榮輝醫師從醫以來即對疝氣不斷專精,年輕時甚至先於台灣醫界前往當時世界知名的加拿大 Shouldice 疝氣專科醫院進修。累積數十年的經驗與不斷改良,甚至對手術器械都提出研發專利。

因為經驗豐富成熟,程榮輝醫師創新的「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TMC Repair)」,榮登於國際知名《外科前瞻學術期刊》,具有併發症少、復發率低、傷口小、免拆線等特色,讓疝氣手術更為精準與完美。

疝氣的發生是由於局部筋膜肌肉有先天缺陷所致,加上外部壓力而導致身體器官突破組織薄弱處疝入其他位置。對於疝氣真正有效的治療需要借重外科手術,一方面回復器官位置,同時補強組織缺陷處。台灣疝氣手術的發展歷程,從早期到現在,民眾漸漸已由『疝氣免開刀』的錯誤觀念,到接受手術的懵懂,再進步到降低復發率、減少手術疼痛、快速恢復的階段。

程榮輝醫師結合各種傳統手術及最新科技方法的優點並加以改良成「自體組織及人工網膜合併修補術(TMC Repair)」,配合病人的實際狀況給與最適合的手術方法,使得其手術案例再發率遠低於1%,採用局部感應式麻醉,不僅安全,且術後疼痛降低,恢復快,可以迅速回歸正常生活,大大提升術後生活品質,盡量讓病人得到最滿意的結果。

程醫師小叮嚀:若民眾發現在腹股溝或陰囊部位發現有隆起腫大,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診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期刊內容英文版
期刊內容中文版
自由時報報導
奇摩新聞報導
天眼日報報導
中華日報報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