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疝氣

疝氣不是男生的專利,認識女性疝氣

一名62歲女性患者前來門診,因為感到下腹部經常脹氣,且右側大腿內側有一凸起的腫塊,有時較為明顯,經確診為疝氣。這名女性患者是公共運輸的清潔人員,工作因為要經常久站、有時要搬重物。對於確診疝氣也感到疑惑,這不是男性才會得的疾病嗎?

當然不是,疝氣雖然常見於男性,但事實上女性也會罹患疝氣,而且更容易混淆。一般多認為男性才會得疝氣,但近期男女工作型態變得接近,不乏女性勞動工作者因時常搬重物而罹病的案例,另外常久站的職業,如廚師、教師,門診也十分常見。

台灣疝氣手術中心程榮輝醫師表示,該名案例的女性屬於勞力工作者,因為清潔工作包含手扶梯、地板清潔、垃圾處理,工時長久下來,不僅要站立,可能也要彎腰,垃圾或雜物整理也須搬重物,一整天下來其實工作量也算繁重。就醫後在門診檢查發現,右側股疝氣及雙側閉鎖孔疝氣,隨後採取本中心獨創「微創微痕疝氣修補手術」治療。

程醫師指出,疝氣俗稱「墜腸」,屬於外科常見疾病,多半見於成年男性與男嬰,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疝氣發生率約為6%,平均每年約有4萬名病患因疝氣接受手術治療,好發於小孩和老年人身上,且男性發生比率高於女性,比例懸殊差距頗大。

常有女性確診患者反問醫生,「疝氣不是男生才會得?」事實上,新聞報導台灣之光曾雅妮因疝氣進行手術治療,連國際巨星瑪丹娜也曾為此接受手術治療。疝氣並非傳統觀念認知的睪丸病,女性也有可能罹患。程醫師表示,女性疝氣較少見,但通常腹股溝疝氣會連帶有股疝氣則好發於中老年女性;極少見的閉鎖型疝氣則好發於老年女性。

女性疝氣成因主要為腹股溝管閉鎖不全,造成大陰唇在身體站著時會腫起,躺下則消掉,有些女性腹股溝管閉鎖不全為先天性,女性腹股溝疝氣也屬於此類,大多因懷孕或生產導致,疝氣袋由子宮圓韌帶,從骨盆沿著腹股溝延伸至大陰唇處所造成。

因為老化、受傷、用力過度、懷孕等因素,造成腹壁薄弱、撕裂是主因,因為各種因素導致的腹壓是助因,使腹內脂肪組織或器官從缺口凸出,皮下會有明顯突出物,可以看到及感覺到,當躺下時,腹部或腹股溝的疝氣隆起可能會消失,但不代表疝氣痊癒。

一些需久站的職業,包含廚師、教師及舞蹈老師,都是門診常見病例,甚至無工作的老年人也可能會罹患。從事舉重等勞力工作者或運動員、過度肥胖者、長期咳嗽、打噴嚏及長期便秘的人,也是疝氣的好發對象,罹患疝氣的機率也會相對提高。

至於疝氣的症狀,程醫師進一步指出,下腹或鼠蹊部會出現腫塊,但女性因皮下脂肪較男性厚,時常無感,同時可能合併腹脹、腹痛。此外,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的股疝氣及閉鎖孔疝氣,常常有吃不下、食慾不佳、腸阻塞等症狀。

婦女發生疝氣的比率雖不高,案例遠不及男性病人的1/10,再加上位在比較私密處,因此很容易被忽略,甚至很多人誤以為女生不會得疝氣,有報告指出高達5成的女性並不知道自己是得了疝氣而導致延誤就醫。特別是有懷孕、負重、便秘及咳嗽等這些危險因子的女性,更應特別注意疝氣的發生。

由於大陰唇腫起,大部分都不會痛,頂多是行動不方便,除非腫得很嚴重,外觀明顯,否則大部分有疝氣的女性不太會到醫院求診。

女性疝氣治療往往更考慮傷口外觀,程醫師說,以傳統手術方式,會在鼠蹊部劃開3至5公分小傷口,將疝氣囊結紮後修補腹壁小缺損,手術較男性病患簡單,但因切口復原後的疤痕,導致患者考慮再三。

程醫師多年來為了減少傷口疤痕,以豐富的經驗發明了微創微痕(醫美傷口)的手術方式,稱為Tissue and Mesh Combined Repair, TMC。傷口僅在2-3公分之間,切口順著肌纖維正常走向,隱藏於毛髮下,內部組織盡量保存在最佳的結構狀態,因此不但傷口小,且手術疤痕微乎其微,不易看出。輔以術後各種保養方式,疤痕更加輕微,提供重視身體外表的民眾選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