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疝氣

疝氣手術是常規手術,但為什麼要找有經驗的醫生?

前幾天一位術後的患者寄來了信件,他在信件感謝手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同時分享了一片來自對岸的文章,文章標題是「疝气手术是小手术吗?是就错了!」。

這篇文章是對岸的醫療工作者分享的經驗,我怕文章可能以後找不到,摘錄了一些內容,然後分享一些筆者的看法。以下引文部分都是摘錄的內容。

在國內,疝氣因為是較單純的疾病而多被規定為初級手術(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可以獨立完成的手術),因而常被疝氣病人和一些普通外科醫生當作簡單手術。事實上,疝氣手術不是小手術,而是要「小心開的手術」!

You can judge the worth of a surgeon by the way he does a hernia. ——Thomas Fairbank

外科醫生的水準怎樣?讓他做個疝氣手術便知底細!(譯:袁玉傑醫生)

類似的看法其實很多醫生都曾經提出。

筆者年輕時就對疝氣這門手術感到濃厚的興趣,並前往加拿大疝氣修補專科醫院修德士醫院進修。返國後在台南鄉下開了一家當時少見的疝氣專科外科診所。手術經驗從當年幾百例到現在累積數萬例的經驗,過程中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病例。當打開腹腔、患部時,面對的幾乎都不是相同的組織結構,或多或少會有個別的情況與條件,需要臨機應變,才能確保手術成功。手術成功也從患者當下恢復良好逐漸提升到術後數年不復發,到現在追蹤後,保持復發率低於 0.3%,過程累積的是寶貴的經驗,而疝氣修補的技術仍然持續在改良中。

疝氣手術沒開好會發生什麼事?

以往組織修補年代,疝氣手術最大的併發症可能就是疝氣復發。當然筆者也見過早期因為手術沒注意,導致患者精索損傷,有機率導因而不孕,因此很多醫生會建議還沒結婚的患者等生完小孩再動手術。不過這些問題其實都在技術進步下,逐漸克服。患者手術前當然仍然免不了要詢問疝氣手術到底有哪些風險,這篇文章列了幾種可能,讀者可以參考::

疝氣手術開得不夠小心或不夠好,完全可能引起:疝氣復發、神經損傷性疼痛、輸精管/睾丸血管損傷、股動靜脈(大血管)破裂大出血、術中止血不良、傷及鄰近器官、修補不夠完整、未尋找到疝氣缺損等狀況,甚至引發慢性神經痛、不孕症、睾丸萎縮、大出血、術後血腫、膀胱破裂、小腸穿孔、腹腔出血、補片移位、疝氣再發等大大小小併發症。這些不夠完美的情況,在沒有疝專科培訓的主刀醫生手上更容易發生。有經驗的疝氣手術醫師往往可以避免以上問題,讓疝氣手術接近完美!

這位醫生列出了大部分會在疝氣手術中看到的併發症,當然如果施術的醫生經驗豐富,那麼併發症都能克服或避免,讓疝氣手術成為接近完美的手術。

袁醫生認為以下幾類醫生稱得上“有經驗”的疝氣手術醫師:

  • 疝氣主刀手術量>100例/年的高年資外科醫師;
  • 從事疝與腹壁外科亞專業的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副主任、主任醫師);
  • 知名醫院疝專科或疝中心長期工作的醫師;
  • 經過至少3年(最好5年)疝專科培訓的普通外科醫師。

袁醫生強烈建議疝氣患者儘量找以上4類醫生主刀手術,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這些建議都是實務上的寶貴看法,尤其大陸人口密集,醫生要面對的患者數量更是龐大,但一般外科手術需要學習的術式相當多,每一種要達到熟練都需要時間、病例的累積,因此讀者可以想像的到,對於外科醫生每年經手的疝氣手術到底會有多少。

以台灣來說,執業外科醫生大約在將近 3 千名,每年約有 4 萬例疝氣手術,平均來說,每位外科醫生每年約可以遇到 20 位疝氣患者。不過疝氣手術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一般外科或疝氣專科醫院術者,3千名醫師數量還要七除八扣,因此真正來說,實際進行疝氣手術的外科醫生每年臨床的疝氣手術經驗應該更高。

不過疝氣的複雜度在於疝氣發生部位幾乎遍及上、下腹部,最常見腹股溝疝氣也可以進一步分成兩大類,再依照嚴重程度分成更細。這些不同的疝氣都需要對肌肉結構有正確豐富的解剖經驗與知識,才能在手術過程中掌握處理的方式。因為有經驗的疝氣手術醫生培養成本高,因此導致早年組織修補術式的疝氣復發率多在10%以上。一直到更簡單的無張力人工網片術式的推廣下,才成功降低疝氣復發率,因為這種術式避開了需要高度經驗的組織修補,直接用更簡單的人工網片來取代,不僅手術時間減短、修補難度減輕,只要喀喀幾下就能固定,因此讓很多缺少經驗的外科醫生也能快速掌握。

親歷外科教授的尬事那時的我還是一名住院醫生,目睹了本院一位胃腸外科知名教授給同事父親完成的腹股溝疝手術。滿以為是小手術,上臺之後才發現疝已經大到掉進了一邊陰囊(大教授上手術前一般不親自給病人檢查一下疝氣嗎?)!結果十分費勁地做了2個多小時(幾乎是一台標準胃癌根治術的手術時長)才下臺……當時的我便覺得這個教授應該不經常做疝氣手術吧,那為何他還要接這一手術呢?

結果可想而知,術後第1天,病人一下床活動,疝氣又掉出來了……好說歹說,拿術後血腫勉強安撫住病人,病人家屬因是院內同事,也心照不宣地認可了這一“併發症”,沒有去做B超。

半年之後,病人重新找了一位本院疝專科的醫生又做了一次手術才算完結!!試想一下,倘若不是自己人,那此尬事必成院內的一個笑話而讓該教授名譽掃地,而患者也會十分辛苦,不得不經歷二次手術帶來的痛苦!所以,當您看完此文後,還會認為疝氣手術是小手術嗎?

這樣的問題筆者在台灣沒有經歷過,但事實上很多疝氣醫生如果沒有花費心思去追蹤患者術後恢復情形,其實宣稱的術後復發率都是假象,因為疝氣復發的患者多半不會再找原來的醫師動手術,這是很容易可以推知的。

筆者從事疝氣手術四十多年,經過數萬例的經驗才逐步建立各種細節雖小,但小而重要的原則,面對每次疝氣手術都要抱持第一次時的小心,親自執行患者的體檢檢查,作到心中有數,手中有術的疝氣修補,同時在術後想想,怎麼樣改進再改進,這是本院微創微痕疝氣修補術式的發展背景,也是未來持續改良的歷程,更是筆者推動台灣疝氣手術中心為台灣各地患者施術的目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