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專業

你知道疼痛等級嗎?疝氣手術痛不痛?疝氣手術後的疼痛原因與改善方法

大部分人對於手術都是會有未知的恐懼,可能擔心併發症、擔心手術會痛、術後疼痛或是顧慮到尊嚴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狀態。對於這些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面對與了解。如果會疼痛,那是有多痛?能忍受嗎?

現代手術已經不像以前是用睹的,管理良好的手術其實風險是可控的,尤其疝氣手術多半是常規的日間手術,術後通常就能返家。

不過筆者常常遇到很多人詢問的就是疝氣手術的疼痛問題,會痛多久?需要多少時間恢復?從言談間仍然明顯可以感受到患者對未知的恐懼感,因此本文將談談常見手術中患者最關心的議題之一,疼痛。

認識疼痛,為什麼痛?

要回答疝氣手術為什麼會疼痛,可能大家都能理解,因為手術切開了肌肉,當然會痛。如果深入探討,其實疼痛有不同類型,刀切開肌膚、肌肉,這是一種疼痛,另外還有另一種神經性疼痛,也可能在疝氣手術中發生,除此之外,疼痛不僅來自身體,也與心理變化、感受有關,這兩點是我們認識疝氣手術疼痛的重要關鍵。

疝氣手術疼痛類型

常見的疝氣術後疼痛主要有:

  1. 正常的傷口疼痛,這種情況最常見,但一般比較輕微,而且會隨著時間逐漸減輕、直至消失,一般持續不超過3-5日,經口服止痛藥效果明顯。
  2. 術中縫合過深,某些部位可能縫到骨頭或骨膜上;這種疼痛比較深,持續時間較長,口服止痛藥效果不明顯,一般需要局部封閉治療方能止痛。
  3. 手術操作損傷神經,縫合或放置網片時使神經受到縫合或壓迫;這種疼痛較為劇烈,多表現為針刺樣疼痛或放電樣疼痛,持續時間長、口服止痛藥效果不明顯,甚至需要多次局部封閉治療方能止痛。這種也是造成術後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
  4. 疝氣復發,局部會有包塊突出,需要再次手術。

這四種疼痛在醫學原理主要有二個原因:痛覺感受器受刺激、神經性疼痛。前二者主要是痛覺感受器的刺激,第三種可能牽涉到神經性疼痛,最後疝氣的復發可能是二者兼具。

痛覺感受器受刺激帶來的疼痛

醫學上發現,疼痛的感覺是通過神經細胞末梢上的痛覺感受器產生的,痛覺感受器(Nociceptor)有許多觸角,也就是神經末梢,遍佈身體的裡裡外外,當身體受到刺激時,刺激觸角釋放信號,傳遞給痛覺感受器,經過神經纖維→脊髓中的神經元→大腦→感到疼痛。痛覺感受器疝氣手術後疼痛,是因為身體組織受到了損傷而產生,包括手術時的傷口、縫補、肌肉張力、發炎等等都是疼痛的來源。痛覺感受器其實感受到了:

  • 冷熱刺激(Thermal),直覺就是東西很燙,冰塊在嘴巴很冰。
  • 機械(Mechanical)刺激,例如:手術刀切開肌膚。
  • 化學(Chemical)刺激,例如:辣椒很辣。

另外還有一種特別的感受,稱沉默(Sleeping/silent)刺激,不會對前三種刺激做出反應,除非身體確實發生了傷害,周圍組織發生炎症時才會做出反應。當外在刺激超過了這些痛覺感受器的忍受範圍(閾值),就會引發疼痛。

神經性疼痛

當神經系統受到損傷(例如神經壓迫、脊髓損傷、神經麻痺……)時,感覺到的疼痛。這種疼痛可能發生在手術前,當疝氣的疝囊壓迫到神經時,引發的刺痛、壓痛等感受。如果疝氣手術過程中不小心傷害到了周遭的神經,這也會引發神經痛。此外,疝氣手術使用人工網格,如果因為神經生長受網格纏繞與阻礙,也可能產生疼痛,這是無張力疝氣手術的併發症之一。

各種疼痛都有程度、時間、頻率,是很痛,還是陣痛。最讓人討厭的就是來來去去的慢性疼痛。愈長時期的疼痛,來來回回,甚至影響心情,心情再影響疼痛感受,久而久之,不勝其煩。這也是疼痛的第二個重點,疼痛感受其實來自身體與心理兩個層面。

疼痛感=身體+心理

疼痛的感覺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身體方面,另一個是心理方面,互相影響。

身體不同部位的痛覺感受器分布並不相同,同樣的刺激在身體不同部位疼痛程度不同,例如用尖刺指心與刺腿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不同。

而心理狀態同樣影響疼痛感受。過度焦慮和緊張也會降低疼痛的忍受力,可能稍微一點刺激都覺得很痛。但當人們專心做某件事情,或是開朗愉悅時,原本會痛的地方好像就不會那麼痛,情緒和「忍痛」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疝氣手術的其中一種併發症就是「慢性疼痛」。疼痛時間越長,容易讓人感到心情低落。慢性疼痛甚至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加重疼痛敏感度、產生異痛覺、自發性疼痛,就像大家可能聽過節肢後可能出現的幻肢痛。很多人問:「為什麼我的痛不會好?還在發炎嗎?組織長好了嗎?要不要再照張X光?」,這時疼痛已經被大腦修飾,被改變過了(增強或減弱)。

當心情被身體的病痛左右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面,反而不斷地放大疼痛的感覺,產生更多不必要的憂慮,陷入毫無止境的惡性循環。因此減緩疝氣手術後的疼痛也能採用多運動、專注於工作或轉移注意力等。

疝氣手術有多痛?

了解疝氣手術的疼痛來源與類型,接著說明疝氣手術到底有多痛。事實上雖然疝氣手術可能有多種疼痛,但好消息是,大部分病患感受到的疼痛仍是可以忍受,而且恢復的時間並不很長。

有多痛是主觀感受,因人而異

本院大部分的疝氣手術病患術後疼痛輕微,且恢復速度快。這是因為數十年累積的經驗與手術小細節所累積的成果。不過每個人對疼痛的忍受程度不同,有些患者術後休息一下就能下床自由行走,有些病患同樣的傷口大小,卻疼痛難耐,因此疼痛是因人而異。只不過大部分人都還在能忍受範圍

疼痛等級,是醫學界對疼痛程度的劃分的等級,但疼痛是人的一種主觀感覺,因人而異,對於疝氣手術,不同的人可能也有不同的感受。不過為了讓「程度」能被理解,醫學上發展了一些主、客觀方式,能讓醫患溝通,同時也讓其他人能感受。

醫學上的疼痛評量

醫學上的疼痛評量可以分成現實疼痛、主觀評量、客觀評量等類。

現實疼痛

以實際人體常見的感受來作為疼痛等級的區分。

  1. 針尖刺手背、用力鼓掌,約 1~3 級;
  2. 生產時,前期持續性的疼痛,2~3 級;
  3. 頭髮被拉扯、錐子刺大腿,小於等於 4 級;
  4. 刀切到手、軟組織挫傷、扭傷等,約 4~7 級;
  5. 宮縮最厲害時,達到 7~8 級;
  6. 一度燒傷、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重度血管性頭痛、偏頭痛,8~9 級;
  7. 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引發的神經痛、晚期腫瘤壓迫神經引發的癌性疼痛等,10 級。

疝氣手術大約是在4~7級左右。本院有些病患甚至表示疼痛在 2~4 級之間。

主觀評估法

主觀的疼痛評估方法很多,這種是由病患本身自己表達疼痛的程度,有成人與兒童兩類,常見的如下:

數字分級法(NRS

此方法在國際上較為通用。數字分級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自己圈出一個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數字。0:無痛;1-3:輕度疼痛; 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疝氣手術後的疼痛約在4-6中度疼痛。

主訴疼痛的程度分級法(VRS

讓病人根據自身感受說出,即語言描述評分法,這種方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夠精確。

  • 0 級:無疼痛。
  • I 級 (輕度)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無干擾。
  • II 級 (中度) :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干擾。
  • III 級 (重度) :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嚴重干擾可伴自主神經紊亂或被動體位。

疝氣手術患者通常會在II 級往I 級之間。

視覺類比法(VAS 劃線法)

在對病人的評估過程中一般劃一條長為10公分長線,線上沒有任何標記,以免影響評估結果。一端代表無痛,另一端代表劇痛,讓患者線上上最能反應自己疼痛程度之處劃一交叉線。評估者根據患者劃X的位置估計患者的疼痛程度。部分病人包括老年人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病人使用此評分法可能有困難,但大部分人可以在訓練後使用。

疼痛測量尺評估法

用一把刻有0~10之間刻度的遊尺,叫做疼痛測量尺。醫生要先向病人解釋清楚。0的一端表示無痛,另一端10是劇痛;而中間的部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病人需要做的就是根據自身感覺,移動游標,醫生就能在遊尺上看到具體的數字。這種方式與視覺類比法類似。

詞語描述量表(VDS)

用「無痛、輕度痛、中度痛、重度痛、極度痛」等一系列詞語來代表不同強度的疼痛,患者在這些詞語中選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強度的詞。

Wong-Bakcr 臉評分

適用於 3 歲及以上群,解釋每一張臉孔代表所感受疼痛的程度,要求患者選擇能夠代表其疼痛程度的表情。

筆者在臨床上遇到的疝氣手術患者表達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一般越年輕可能耐受力越強,不過因為中老年人的疝氣多半相對嚴重,因此並沒有準確的疼痛分級能夠定義疝氣手術相關疼痛感受。

不過一般成功的疝氣手術疼痛多在輕到中度之間,可以透過止痛藥物來改善減緩。本院實際上追蹤患者的感受,絕大多數人感受到的疼痛都在能夠忍受範圍中的輕微疼痛。術後麻醉漸退的第一日疼痛感受相對明顯,隔日後日漸好轉。

客觀評估法

以病患在操作各種動作時,傳達疼痛的感受,同樣有成人與嬰幼兒的評量。

功能活動評分法 FAS

評估病患在深呼吸、咳嗽、翻身、下床活動或進行物理治療時,疼痛對功能活動的影響。

  • A 未受限:功能活動未因疼痛受限。
  • B 輕中度受限:功能活動因疼痛受限,但能完成。
  • C 重度受限:功能活動因疼痛而嚴重受限,不能完成。

翻身

輕鬆地翻過去 – A
因為疼痛,翻身動作遲緩,但仍能翻過去 – B
病人因為劇烈疼痛無法翻身 – C

咳嗽

輕鬆地咳嗽 – A
因為疼痛,咳嗽動作不能流暢完成,但仍可以完成 – B
因為疼痛,咳嗽無法進行 – C

NIPS評分-新生兒疼痛評估量表

適用兒、幼兒或任何不會講話的孩子,評估病人對疼痛的生理反應,如:姿勢,哭泣,呻吟等。包括6個子項目,單項0-2分。總分:0-7分

面部表情
0:肌肉放鬆:面部表情平靜,中性表情
1:皺眉頭:面部肌肉緊張,眉頭和下巴都有皺紋

哭鬧
0:不哭:安靜、不哭
1:嗚咽:間斷的、輕微的哭泣
2:大哭:大聲尖叫、聲音不斷響亮的、刺耳的、持續的

呼吸形態
0:放鬆:孩子平常的狀態
1:呼吸形態改變:不規則、比平常快,噎住、屏氣

手臂
0:放鬆或受限:沒有肌肉的僵直,偶爾手臂隨機的的運動
1:屈曲、伸展:緊張、手臂伸直、很快地伸展或屈

曲腿
0:放鬆或受限:沒有肌肉的僵直,偶爾腿部隨機的運動
1:屈曲、伸展:緊張、手臂伸直、很快地伸展或屈曲

覺醒的狀態
0:入睡、覺醒:安靜、平和、入睡或覺醒或平靜的
1:緊急、局促不安:激惹

疝氣手術本身的疼痛與不適

與許多外科手術一樣,疝氣手術後病患可能會感到疼痛,患者一周內即可恢復。本院的疝氣患者以局部麻醉進行開放疝氣手術,術後當日即可離院回家療養,疼痛感受在隔日後就減少很多。

疝氣手術的疼痛與不適感大約有以下情況,每種發生機率不同,與術式、醫師、病況等有關。患者若手術後有以下情形,不需要太過緊張,聯繫手術醫生判斷處理即可。

術後症狀與各種併發症

  1. 傷口疼痛:手術傷口難免會造成皮表神經分離或受傷,疼痛會在一周內隨著傷口逐步復原而減輕。當然年紀也會影響復原快慢,這種疼痛感相對輕微,就像你不小心割傷手指。可冰敷手術部位,每次5 分鐘,每日4~6 次,冰敷2-3 天,防止出血及陰囊腫脹。
  2. 傷口發炎:若傷口感覺到紅、腫、熱、痛,可能發生感染,必須加強換藥,傷口清創,需要與醫師聯繫(約1%)。
  3. 傷口出血:術後24小時內較易發生,若出血量少,就不需過度擔心,只要讓自體組織慢慢吸收即可;反之,如出血量太多,就可能需要再進一次開刀房,進行止血的處理。
  4. 傷口瘀青:50歲以上的患者微血管較脆弱,因此皮下微血管較容易出現因出血所造成的青紫現象,約術後1~2星期會自動消失,年輕人則較少發生。
  5. 手術引起的神經受損:可能是手術時對組織周遭的神經損傷、網膜沾粘、拉扯等,病人感覺是抽痛、慢性疼痛,約有1%發生率,術後容易有疼痛、麻木的感覺,由於神經再生時程緩慢,通常在術後的數週、數月後才會康復,疼痛與麻木感也會跟著消失。
  6. 肌肉張力的疼痛與不適:自體組織縫補時,因為局部麻醉會讓肌肉微呈鬆弛,麻醉退去,肌肉恢復張力可能產生拉扯感,因為肌肉繃緊而產生疼痛,病患可能覺得有點拉扯、脹脹的感覺,比較嚴重會有疼痛感,這與疝氣組織缺陷大小有關。傳統手術約有2%-10%會有肌肉張力疼痛。
  7. 血腫(hematoma):疝氣所在的地方因為組織鬆軟,很容易會堆積血水,需用換藥清創的8例(0.7%)。
  8. 血清腫(seroma:腹股溝漿液囊腫,為術後組織液積聚,從外觀看,就是原來開刀的地方又鼓一包,痛痛的,與開刀前的症狀一模一樣。發生率約10~15%,多半會自行緩解。(本院0.4%),經過1至2次的普通空針抽吸皆痊癒。
  9. 包皮水腫:身體較虛弱且缺乏蛋白質的患者(特別是50歲以上的患者),較易發生傷口周圍組織水腫的現象,而包皮是組織最鬆軟的部分,更容易發生水腫。若發生,通常會在術後1~2星期自動消失,不需過度擔心。
  10. 睪丸缺血、萎縮:傳統手術發生率約1.8。可能是精索產生沾粘,影響睪丸血流,睪丸血流正常有三組,術中若誤傷,有可能在術後才逐漸萎縮,本院目前沒有發生案例。
  11. 精索扭轉或斷裂:一般手術發生率約0.3%,本院目前沒有發生案例。

疼痛感會隨傷口復原逐漸減輕

從事靜態工作,術後盡早恢復正常工作其實有助於傷口恢復。從事輕至中度體能勞動工作之病患,如廚師、電子作業員、清潔工、農場工作及負重不超過 15公斤之工作者,術後約一週可恢復正常工作;從事建築工、搬運工、賣場粗工及重機械工等重度體能勞動工作之病人,考量過度負重仍有導致疝氣復發之疑慮,建議術後三個月內不要負重超過15公斤,三個月後才可以恢復正常負重工作。對於術後需從事重度體能勞動工作之病人,本院對其工作項目及其個人體能狀況會給予個別的解說指導讓病患快速地恢復,並強化其工作能力。

不同的疝氣手術疼痛位置與持續時間可能略有不同,腹股溝疝氣股疝、臍疝通常恢復時間相對較快,因為採用了局部麻醉,且患部面積相對小。腹部疝氣或切口疝、復發式疝氣則可能需要較久的時間,範圍也會較大。

疝氣手術的慢性疼痛

相對於正常的疝氣手術後疼痛,有一種較為棘手的是疝氣手術慢性疼痛。這種疼痛是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病人的疼通不但沒有減輕甚至反而加劇且持續不斷的情形,甚至持續到半年,醫學上定義為慢性疼痛。

術後慢性疼痛(Postsurgical Chronic Pain),或稱Persistent Postoperative Pain(PPP)的定義,至今醫學界還沒有一致的見解。術後疼痛可持續數月或數年,一般術後三個月後仍持續疼痛可以稱為慢性疼痛。部分使用人工網的手術需要的恢復時間較長,甚至延長到六個月。

疝氣手術如果接受的是局部麻醉,通常患者在術後當日就能下床移動,疼痛感輕微,可以透過止痛藥舒緩,疼痛感不明顯也可以不服用止痛藥物。只要在半年內避免搬重物或劇烈運動,即可與一般人生活無異。部分病患若感覺術後疼痛感明顯,甚至藥物無法解除,就需要詢問手術醫師,透過醫師判斷。但若是術後經過3個月以上仍持續,那麼可能就是慢性疼痛。

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有很多,

疝氣手術後的恢復時間與照顧

疝氣手術疼痛與恢復的時間也有關係,恢復速度越快,當然能讓疼痛感越快減輕,同時也確保疝氣不會因為術後照護關係導致復發或發生其他問題,突增不必要的痛苦。

疝氣手術後的恢復時間因以下因素而異:

  1. 您患有的疝氣類型:腹股溝疝氣是最常見的疝氣類型,通常並發症較少。
  2. 您接受的手術類型:一般來說,接受腹腔鏡疝氣手術的患者比接受開放手術的患者恢復得更快。
  3. 你的年齡。
  4. 年輕患者通常比老年患者癒合得更快。 
  5. 您的整體健康狀況。
  6. 相對健康的患者往往比患有共存疾病的患者康復得更快。
  7. 您的疝氣外科醫生的經驗水平。
  8. 研究表明,由經驗豐富的疝氣外科醫生進行疝氣手術可以降低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

為了確保安全、快速康復,疝氣手術後,要注意以下事項:

  1. 休息:充足的睡眠將幫助您恢復得更快。
  2. 每天走路:逐漸增加每天行走的量。步行可以幫助增加血液流動,幫助您更快康復。
  3. 避免劇烈活動,例如跑步或騎自行車,直到您的醫生批准您恢復這些活動。 
  4. 避免舉起重物,例如小孩、雜貨袋等。
  5. 在醫生許可前盡量避免性生活。
  6. 嚴格按照處方服藥。
  7. 回診。

發佈留言